剧院魅影相关花絮

★ 《歌剧魅影》至今已经在全世界20个国家的110个城市上演了超过65000场,有超过五千八百万的观众观看,总收入超过16亿英镑。★ 获得超过50个的主要戏剧奖项,包括三项奥立弗奖,2002年奥立弗观众最受欢迎剧目奖,一项伦敦标准晚报奖, 七项托尼奖,其中包括最佳音乐剧奖,七项戏剧艺术奖和三项外界评论圈奖。★ 该剧的原声录音成为英国音乐剧历史上首次名列唱片排行榜榜首的唱片,并在英国和美国获得了黄金和白金销量,共售出超过百万张的唱片。★ 《歌剧魅影》1986年10月9日在英国伦敦女王剧院首演,由迈克尔·克劳福德和莎拉·布莱特曼担任男女主角,至今该剧在全世界已经有16制作版本。想当年,在莎拉·布莱曼还是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妻子的时候,她优美的女高音给了韦伯诸多的灵感,莎拉·布莱曼也凭借其演出的《歌剧魅影》,使她戏里戏外成了永恒的Christine,被誉为“首席红伶"。那么,这一版电影的《歌剧魅影》要想在音乐上取得成功,最重要就是这些音乐背后的主唱者。导演乔·舒马赫认为这个故事讲的应该是爱情与性的启蒙,担纲演出的演员应该要越年轻越有说服力。最后,由年仅16岁的艾米·罗森演出克里斯汀一角,而杰拉德·巴特勒则出任魅影的角色,Raoul一角由百老汇明星Patrick·Wilson饰演。韦伯很聪明,他把导演一职留给乔·舒马赫,自己还是全程监制并重新安排了电影管弦配乐,还新作了一曲《Learn To Be Lonely》来暗喻“魅影"仍要孤独一生的悲伤。在音乐创作中,韦伯运用了超现实手法和异化声音的处理,把一个黑暗与神秘的巴黎歌剧院表现得声色无常,这样华丽刺激的听觉享受,不光是Christine,也许是很多人在心底隐藏的小小幻想。韦伯找来他的老搭档奈·杰莱特与音乐总监赛门一起制作电影版《歌剧魅影》的歌曲,并以28人的管弦乐团演奏电影音乐部分。为了灌录本片最后的配乐版本,甚至在伦敦亲自挑选管弦乐团成员。而克里斯汀的纯真特质在艾米·罗森演来甜美诱人,她清新美妙的嗓音更是动人心弦。艾米·罗森7岁起就在大都会歌剧院受训,她把从青梅竹马的纯爱到对音乐的感激,以及迷惑于魅影的神秘而后憎恨魅影的残暴,乃至到看到魅影的真面目所产生的怜悯心情,表现得自然而又深刻。而杰拉德·巴特勒是一个具有摇滚男高音的演员,帕德里克·威尔逊又是红透美国百老汇音乐剧的首席小生,他们和女主角的音乐魔力,成为这张原声大碟成功的厚重筹码。因为资金的关系,电影版的配乐是在韦伯看过乔·舒马赫第一次剪接的样片之后,再与配乐团评估是否该重新演奏、重新录制音乐,甚至重谱配乐。韦伯在原声大碟里加上15分钟的新曲,用来描述魅影的童年、克里斯汀坐马车去父亲坟前以及劳尔重返公墓的主题。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舞台剧音乐的风貌,这种改变中,时而灵光乍现,时而兼收并蓄。就是这样,韦伯使用新老融合的音符或许是恰当的,他在流萤与碎影中寻回了失传已久的彩虹,2004年的这一版电影似乎又回到了声音时代的开始。一种音色、一种人声都似乎成了一个词语,它们以相对独立而散发出来的信息,成就了这张原声大碟的华丽篇章,也共同支撑起百老汇歌舞剧叙事方式的复活。严格来说,《剧院魅影》代表了爱情的自由和选择,这或许也是技术上的考虑,因为它自由、简单而且多样。

更多相关更多明星大全>>>

一世牵挂相关花絮一世牵挂相关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