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藏进藏公路(自驾进藏十大线)

传统进藏线在地图上按顺时针来排列的话,分别是国道219新藏线(新疆叶城-西藏拉孜)、国道109青藏线(青海西宁-西藏拉萨,也被称为高原上的苏伊士运河)、国道214北段的唐蕃古道(青海西宁-玉树-西藏拉萨)、国道317川藏北线(四川成都-西藏那曲,后延长至阿里噶尔县)、国道318川藏南线(四川成都-西藏拉萨)以及国道214南段的滇藏线(云南昆明-西藏拉萨,在芒康处接上国道318)。这6条进藏大通道都已硬化为国家二级公路,轿车都能走。新藏公路经过阿里地区。新藏线起点为新疆叶城,终点西藏拉孜。全程走219国道,期间交会318国道。新藏线简要概况:新藏公路和其它进藏线路比起来最为艰难。第一、 新藏公路的很多路段都是没有修过的路基和荒滩,全线平均海拔比青藏线还高,路况极差,饭馆和食宿点更少,条件也差,但阿里地区的神山圣湖吸引着无数人踏上这条艰辛的道路。第二、 新藏路最好有向导。因为很多岔路口是在荒无人烟的地方,走错了往往会耽误很长时间,最关键的是浪费了宝贵的汽油。在新藏线加油都是从私人饭馆买高价油,有时要求人家才会卖给你,价格已经不很重要了,这就是阿里的特色。第三、 新藏线最有挑战性的路段是从狮泉河到叶城。1060公里要经过几百公里的无人区,翻过7个大坂,雄伟壮观的喀喇昆仑山使人感到渺小。荒凉辽阔的无人区使人感到震撼,但由于新藏线根本就没有长途车,走这条路的游客很少。第四、 叶城是一个纯正的南疆小县城,宽阔的街道,热闹的巴扎(集市),美丽的维族姑娘,一切就像到了另一个世界一样。新藏线是最具挑战性的一条进藏路线,与其它三条路线比它没有秀美的风光,也没有迷人的风情,更没有平坦的路面,但却有神山圣湖的美景,有古格王国的神秘,有喀喇昆仑的壮严,走一次新藏线会给人带来一生的回味。新藏线全程:叶城(243千米)→麻扎(180千米)→神岔口(183千米)→铁隆滩(98千米)→界山达坂(172千米)→多玛(113千米)→日土(117千米)→噶尔(狮泉河)(300千米)→门土(2千米)→马攸木拉(236千米)→仲巴(206千米)→萨嘎(58千米)→22道班(182千米)→昂仁(53千米)→拉孜(157千米)→日喀则(213千米)→曲水(49千米)→堆龙德庆(11千米)→拉萨。此外,还有新藏公路二线,新藏线之一,是216国道(新疆北部红山嘴口岸—西藏吉隆口岸)的中间部分,连接新疆民丰县—西藏改则县,851公里(民丰段272.879公里,改则段558公里),在此基础上其它路线进行多向连接。青藏公路即青藏线北路,是青海省西宁市到西藏区拉萨市的公路。与青藏铁路大体平行。高清图——放大看青藏线全程走109国道,期间交会317国道、318国道。青藏线简要概况: 青藏公路是柏油路面,一年四季通车,是进藏线路中最繁忙的公路,很多人都说进藏难,其实走青藏线开辆夏利都能到拉萨玩一趟。第一、 走青藏线会有高山反应。从格尔木出发一百多公里就到了海拔4000多米的昆仑山口,很多人到这里都会有一些高原反应,但只要多喝些水,好好休息就没有大问题。第二、青藏线路好车多,但由于车速快,司机疲劳,交通事故也最多,所以走青藏线更应小心才是。第三、 青藏线沿途野生动物很多,有藏羚羊、藏野驴等,但要想拍到好的照片却很难,因为距离太远,我们常用相机镜头焦距太短了。第四、 青藏线吃饭,加油都很方便。沿路有很多食宿点,饭馆大多数都是回族朋友开的面食店。第五、 别听人说昆仑山口、唐古拉山口多高多险,其实山口处要不是有纪念碑,车开到那儿你都不知道这就是山口。青藏线是在高原平台上,山势较缓,没有川藏线那样的高山峡谷,但平均海拔都在4千米之上,这条路被人们称为通天之路。青藏线全程:格尔木(158千米)→昆仑山口(446千米)→唐古拉山口(91千米)→安多(140千米)→那曲(163千米)→当雄(75千米)→羊八井(75千米)→堆龙德庆(12千米)→拉萨。青康公路是青海省果洛州-玉树州-西藏东南部昌都(在传统的康区)-林芝或那曲,各段简易相接。玉树-昌都有214国道。这个国道也有滇藏公路的一部分。青康公路某些路段也是甘藏公路的一部分,在路线上还是唐蕃古道的一部分。唐蕃古道即青藏线南路,起点是唐朝古都长安(今西安市),经过青海西宁,终点西藏拉萨。西宁出发走214国道,在西藏类乌齐走317国道至那曲,走109国道至拉萨。唐蕃古道简要概况:唐蕃古道就是1300多年前唐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走的那条大道。藏族称其为“迎佛路”。 这条大道的起点是唐朝古都长安(今西安市),终点是吐蕃都城逻些(今拉萨市)。古道西段经鄯城(西宁)、临蕃城(湟中多巴)至绥戎城(湟源县南),沿羌水(湟水南源药水河)经石堡城(湟源石城山)、赤岭(日月山)、尉迟川(倒淌河)至莫离驿(共和东巴),经大非川(共和切吉草原)、那录驿(兴海大河坝)、暖泉(温泉)、烈谟海(喀拉海)、过海(玛多县黄河沿),越紫山(巴颜喀拉山)、渡牦牛河(通天河)、经玉树地区、过当拉山(唐古拉山查吾拉山口)到藏北那曲(阁川驿),继续沿今青藏公路经羊八井(农歌驿)到逻些(拉萨)。唐蕃古道全程:西宁(50千米)→湟源(93千米)→共和(342千米)→玛多(183千米)→清水河(150千米)→玉树(200千米)→囊谦(214千米)→类乌齐(143千米)→丁青(196千米)→巴青(260千米)→那曲(164千米)→当雄(153千米)→拉萨。川藏公路经过四川省康定、西藏东部的昌都到林芝。川藏北线。川藏公路北线,起点四川成都,终点西藏拉萨。全程走317国道,期间交会213国道、214国道、109国道。川藏北线简要概况:从成都出发北上在映秀镇往西,穿过卧龙自然保护区,翻越终年云雾缭绕的巴郎山(海拔4520米),经小金县,抵丹巴。进入甘孜后,经道孚、炉霍、甘孜、德格过岗嘎金沙江大桥入藏,再经江达、昌都、类乌齐、巴青、索县、那曲至拉萨。北线相对南线而言,所过地区多为牧区(如那曲地区),海拔更高,人口更为稀少,景色更为原始壮丽。与南线新都桥至巴塘一段相比,川藏北线新都桥至德格一线,基本上是沿鲜水河、雅砻江而上,时有草场、峡谷、河水、河原等地形,不似南线那般高拔和平缓。其中丹巴是嘉绒藏族的主要分布区,塔公草原(也称毛垭大草原)一带风光和人文见长,道孚、炉霍等地民居冠绝康区乃至整个藏区,甘孜县河谷是康区优良的农区,寺院林立,而马尼干戈、新路海、雀儿山一带自然风光优美,德格是整个藏区的文化中心。沿途最高点是海拔4916米的雀儿山,景色奇丽,冰峰雪山美若云中仙子。石渠有康区最美的草原,如由石渠进入青海玉树州,经玛多、温泉,可至达青海省首府西宁或青海湖。沿途高原湖泊、雪山、温泉密布,极少有旅游者涉足,是越野探险者推崇的极品线路。沿川藏线进出西藏,每年的最佳时节是5月份和8月中旬-10月。5月份至8月份之间是西部的雨季,川藏线因泥石流和塌方频繁,故行程安排应较为宽裕。除了能领略雨季川藏线分外美丽和诱人的旖旎风光之外,还需要驾车穿越塌方区的勇气与决心。川藏北线全程:成都(383千米)→丹巴(160千米)→道孚(72千米)→炉霍(97千米)→甘孜(95千米)→马尼干戈(112千米)→德格(24千米)→金沙江大桥(85千米)→江达(228千米)→昌都(290千米)→丁青(196千米)→巴青(260千米)→那曲(164千米)→当雄(153千米)→拉萨 。川藏公路南线,起点四川成都,终点西藏拉萨。全程走318国道,期间交会108国道、214国道。川藏南线简要概况: 川藏南线于1958年正式通车。南线从雅安起与国道108分道,向西翻越二郎山,沿途越过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上游,经雅江、理塘、巴塘过竹巴笼金沙江大桥入藏,再经芒康、左贡、邦达、八宿、然乌、波密、林芝、墨竹工卡、达孜抵拉萨。南线相对北线而言所经过的地方,多为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沿线都为高山峡谷,风景更为秀丽,尤其是被称为西藏江南的林芝地区。但南线的通麦一带山体较为疏松,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川藏南线成都至拉萨全长2140KM,途经有海拔标识的最高海拔4700米,有“世界高城”之称的理塘。南线成都至雅安段由川西平原向盆原低丘行进,全为高速公路。雅安至康定段处于川西高原,也即青藏高原东南低缘,特别是在雅安天全县境内曾有“川藏公路第一险”之称的二郎山,地势逐步抬升,山河走势呈南北线纵向分布,公路基本是越山再沿河,再越山再沿河往西挺进。二郎山高3500米左右,隧道通行以后不再有“天险”之称,但越山后,泸定至康定间的瓦斯河一段,雨季时柏油路面常被漫涨的河水淹没和冲毁,并时有泥石流。出康定即翻越山口海拔4290米的折多山。此山是地理分界线,西面为高原隆起地带,有雅砻江,右为高山峡谷地带,有大渡河。折多山是传统的藏汉分野线,此山两侧的人口分布、生产、生活状态等方面都有较显著的差别。大渡河流域在民族、文化形态等方面处于过渡地带,主要分布着有“嘉绒”之称的藏族支系。其地域往北可至四川省阿坝州的大小金川一带折多山以东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基本处于华西丰雨屏带中,植被茂密,夏季多雨,冬季多雪,地表水及河流对山体和路基的冲蚀和切割作用明显;折多山以西属亚寒带季风气候与高原大陆性气候的交揉区,气候温和偏寒,亦多降雨,缓坡为草,低谷为林,且多雪峰及高山湖泊。折多山至巴塘一线海拔4千米左右,由东往西有剪子弯山、高尔寺山和海子山等平缓高山。理塘是此线重要的分路点,往北可抵新龙和甘孜,往南则抵稻城、乡城和得荣等地。宽阔平坦的理塘地处毛垭大草原,是此线平均海拔最高的县,其县城号称“世界高城”。巴塘往西逐渐进入金沙江东岸谷地,地宽而略低,是藏族传统的优良农区。但巴塘地处地质板块的吻合带,常有地震。 过竹巴笼金沙江大桥后,川藏线进入著名的南北纵向横段山脉三山三江地带。公路由此进入了长达800余公里的,呈不断上升的“漕沟状地质破碎路段”。在西藏波密至排隆间,雨季盛行时,肆虐的泥石流及山体滑坡令大地几成“蠕动状”,其威力足以使车行此地的人惊心动魄,直至翻过西藏林芝县境内的色季拉山口。此线有盘不完的山,淌不完的河。川藏线上几乎所有的天险都集中在这一段。色季拉山口后特别是林芝后,全为高等级公路,直到拉萨。川藏南线是进藏路线中风景最秀美的路线。第一、 走川藏线别怕高山反应。川藏线从四川盆地的成都开始,一路西行海拔慢慢升高,虽然有很多海拔超过4千米的大山,但只是很短时间的通过,且川藏线多数地区植被丰富森林密布,所以不必过多地担心因缺氧而带来的高山反应。第二、 走川藏线不愁吃喝,川藏线是进藏路线中沿途县镇最多的路线。除了各种家常菜,沿途有很多山珍野味,可以一路大饱口福。但由于川藏线时常断路,应在成都出发前买些压缩饼干以备急需。第三、 走川藏路一定要注意装备防雨。你所带的相机、器材及衣服、帐篷、睡袋等,都必须具有较强的防水性,不然损失巨大。第四、 走川藏路,包车或自驾车最好,因为至今川藏线并未完全开通长途客车,多数地方分段有车,但过了邦达后就几乎没车了。第五、 走川藏线泥石流塌方路段多,一般泥石流和塌方都发生在几个路段,像邦达到八宿,波密到八一镇等几个固定地段。一旦路断了被堵几天是常事,所以这些危险路段应在天气好时及时通过,以免被困在路上。因此走川藏线要给自己准备充足的时间,一般要15-20天左右,季节应在5-6月或9-10月之间,到了7、8月雨季就很难走了。川藏南线全长:成都(147千米)→雅安(168千米)→泸定(49千米)→康定(75千米)→新都桥(74千米)→雅江(143千米)→理塘(165千米)→巴塘(36千米)→竹笆笼(71千米)→芒康(158千米)→左贡(107千米)→邦达(94千米)→八宿(90千米)→然乌(129千米)→波密(89千米)→通麦(127千米)→林芝(19千米)→八一(127千米)→工布江达(206千米)→墨竹工卡(68千米)→拉萨。由于云南大理-西藏然乌段有两种走法了,滇藏公路也分不同路线了。滇藏公路经过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德钦到西藏芒康县、到波密县然乌乡,再到林芝和拉萨,是老路,其中包括214国道一部分。东线即东北线。滇藏新通道即从大理-贡山-西藏林芝市察隅县-八宿县然乌乡。即大理-然乌段 走南方(西南线),比老滇藏公路缩短几百里。其中关键是把2009年通车的丙察察公路由极简易毛路改造升级为油面四级公路。这条线过玉树、杂多、阿多乡、查旦乡,一路沿澜沧江源头的湿地草原前进,然后在查吾拉山口翻过唐古拉山,进入西藏聂荣县,在安多接上国道109青藏公路到拉萨。“唐蕃古道”考古团团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建林通过考察发现,这属于唐蕃古道主体部分(西宁-拉萨)中的其中一条支线。“一般认为,唐蕃古道分为东段和西段两部分。东段的大体走向是:长安(陕西西安)—凤翔(陕西宝鸡)—陇州(陇县)—秦州(甘肃天水)—河州(甘肃临夏)—鄯州(青海西宁)。西段就是从鄯州到吐蕃牙帐(拉萨),这是唐蕃古道的主体部分,它分为南北两条支线,北线是文献记载的驿道,由玉树经聂荣、那曲至拉萨;南线即从玉树经四川石渠县、德格县,进入西藏江达县,经察雅、芒康、林芝、工布江达进入拉萨,是近些年通过考古发现逐步确认的唐蕃古道的新支线”。张建林说,文成公主从西安出发,究竟走了多长时间,是由北线还是南线进入西藏,由于缺乏确切的史料记载,仍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古论证。 2013年,国家出台345国道建设规划,把这一段归入其中。相关介绍可跳转至进藏第九线川藏中线由多条国道和省道组成,由于处于川藏南北线之间,所以叫做川藏中线。路线:成都-小金-丹巴-八美-道孚-纳塔-白玉-吉塘-洛隆-边坝-羊秀-比如-麦地卡-唐古-达孜-拉萨,其中一段是明清时期的川藏驿道。川藏中线路线图明代,从昌都到拉萨有多条交通大道,其中有昌都西出类乌齐,走洛隆、边坝、嘉黎、工布江达、通往拉萨的“乌思藏”要道。“乌思藏”是元朝在西藏设立的政区,为明代沿用,其中“乌思”指前藏,“藏”指后藏。这条要道在明代还不是官道,只能说是一条重要的“茶道”,即商人往返的路线。后来,这条路也常有去往汉地的僧人和明朝官员行走,到了清代,它终于成为中央政府主要的入藏官道,被称作“川藏驿道”。不过因为有川藏南北线的关系,川藏驿道通常被叫做“川藏中线”。(摘自:《入藏八线》中杨勇所撰的“古代官道探索之路:川藏驿道,鲜为人知的隐秘之境”)

更多相关更多明星大全>>>

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江春水向东流
多桑与红玫瑰多桑与红玫瑰
多桑与红玫瑰多桑与红玫瑰
多桑与红玫瑰多桑与红玫瑰
多桑与红玫瑰多桑与红玫瑰